从混沌到澄明,讲述1993-2008年普洱茶十五载演进历程

从混沌到澄明,讲述1993-2008年普洱茶十五载演进历程

75阅读 2022-02-11 01:28 书籍

《从混沌到澄明 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是《普洱》杂志十余年积累汇聚而成的一本聚焦普洱茶当代史的文集。这本书通过数十篇文章,回溯了1993年至2008年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捕捉普洱茶行业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追寻当年传奇产品的光芒,在亲历者的讲述中再现真实的历史。这十五年光阴与我们似有距离,却并不遥远。

“就普洱茶行业来说,1993 年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作为一种完整制度形态的统购统销最终全面取消,这不仅激活了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让传统而古老的普洱茶卸下了种种束缚,迎来了全面复兴的春天,让普洱茶回到了更多人的视野。……

然而‘春来寒未尽’,普洱茶虽然迎来了市场经济的春天,却处于乍暖还寒的时期。断代的历史,缺失的传承,遗失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普洱茶面临的主要难题。断代的历史,缺失的传承,遗失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普洱茶面临的主要难题。突然没有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让普洱茶开始百花齐放、蓬勃发展。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普洱茶又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局面,让普洱茶陷入一个短暂的混沌。从定制茶开始,普洱茶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传统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复原,历史文化也逐步得以挖掘和整理。七子饼时代在原料、工艺上的粗放和单调逐渐被摒弃,原料上开始追求产区和品质,工艺上追求手工和精制。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古树茶,此间就经历过野生茶、野放茶、大树茶,最后到古树茶的演变过程。这一时期萌发的许多概念,最终成为我们现在追捧的山头茶、古树茶、手工制茶、石磨压制等风潮。

经过前几年的摸索,进入 21世纪后普洱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民营茶企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摆脱了单纯的定制生产和代工的角色,自有品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普洱茶文化基本构成理论体系,随着连续 3 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马帮进京、沱茶进藏等推广活动的举办,最终普洱茶在 2006 年底、2007 年初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对于 2007 年的市场,有人用‘崩盘’来形容,但我认为更理性的词语是‘调整’。只要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有起有伏是必然的,这是市场的必然规律,也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和修正。

就 1993 年以后的普洱茶市场而言,我们显然很难用一个词来评价这种混沌,但希望往往是在混沌中孕育的。就是在迎来第一个小高峰的过程中,普洱茶市场也逐步告别变革前期阵痛中出现的短暂混沌,慢慢走向规范。从 2003 年开始,普洱茶的省级、部级标准先后出台,QS 认证开始强制执行,极大遏制了普洱茶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2007 年调整过后,2008 年《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实施,让普洱茶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也因此,1993~2008年这15年,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很短暂,却对普洱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这15年的摸索、尝试和积淀,普洱茶才从籍籍无名走向全面复兴。”

发现历史、记录历史、还原历史是我们的责任,《普洱》杂志创刊以来,采访亲历者、见证者,为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梳理发展脉络,厘清历史真实,为普洱茶的当代史正本清源。正如《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在本书前言中提到本书顾问王洪波在策划选题时所言:“我们是用责任感及这些年积累的专业知识,用心地记录这些历史。这是一本杂志的使命,我们不怕争论,我们要有盲人摸象的精神与执着。可能今天我们只触及到大象的尾巴、眼睛,那么我们就一直这么摸下去……当我们摸遍了整头大象,我们不就知道大象基本是什么样子了吗?”而此刻,我们希望与所有热爱普洱茶的朋友们分享我们探索积累的成果。

打捞、鉴别、书写、汇集

我们不愿让普洱茶历史湮没

触摸真实,品读往事

《从混沌到澄明 1993-2008普洱茶史录》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2022广西春茶节暨三江早春茶开采仪式在广西三江举行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